村庄的生死

根在农村,对于这块土生土长过的黄土大地,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多,也越来越让人不由得心生痛感,却又欲罢不能。

最初的美好记忆,总是来自于荒凉的田野上自由而放肆的玩耍。放学休假后,同伴们三五成群,不时的追逐,突然的尖叫,游戏陶冶着孩子们的天性,童真萌发时憨态毕现。直到昏天黑地,倒转了日月星辰,才在恋恋不舍中各回各家。 这时一方面在头脑中还浮现着白日里的精彩片段,另一方面却又担心着父母即将来临的针对沉溺顽劣的严厉训导。

最值得回味的,还是业余闲暇的各种野趣。周末是一周的黄金时段,因为这时的我们,尤其在恰逢农闲时候是彻底自由无束缚的。自由的机会总要好好地把握,于是大伙们相聚到了一块儿,商议着进发的地点。尽兴的选择总要有树有水,最好一边能舒服地游览,一边还能采到一些野果子吃。就这样,在年年月月四处穿行的探险游荡中,少年们熟悉了周围的村村落落,也在心里面留下了天外有天,世界无穷之大的最初印记。

时光不等人,毫无拘束的日子总是非常有限的。一群野蛮的孩子们,总要开始识字懂道理。学校,由村委会牵头兴建;老师,从村里面挑选出有学识的人来担任;校长,通过引荐调来主持校务大局。国家发放工资和补贴,家长们纷纷捐粮出力,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。进了学校,就成了一名学生,我们仿佛一下子就懂得了守礼和矜持;红领巾的荣耀,更是成为学生们努力上进的最大动力。

读书的一天,从晨练开始。同学们间隔开来,伴随着一二一的节奏做起了扭腰踢腿的连贯动作,接着是在空出的麦场绕跑上十几圈。一日之计在于晨,嘹亮的读书声此起彼伏,好像要将尚在朦胧中打盹的天地也一通喊醒。在老师准确温和的授课过程中,大家一个个屏气凝神地专心听讲,这时才真正显示出人师们的学识和威严。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,课间十分钟还有很多的小伙伴们在刻苦钻研着刚才遗留下的问题呢!

就这样,一个个从小学升到初中,这段风雨寒暑都不中断的岁月成就了我们一生当中最充实的成长。农村的孩子早当家,家庭的负担总会突然压倒其中很多幼嫩的肩膀。终于,有人主动不来了,也有人被家人劝退了,他们从此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忠实的一员。当然,在大力倡导发展的大背景下,也不乏很有见地的家长,他们忍受着生活的贫苦,一直抱着子女长大成材的梦想。 这时,出现了年轻一代们人生的一次大分野,从此村里多了些劳力,少了些在外高飞的雏鹰。

人多地少,粮价的低廉逼迫着我们寻找着新的活计。缺少工业的支撑,无力凋敝下的服务业更无从谈起。唯一的出路就是四处漂泊,一无所长的身体只能选择做些体力活。断断续续的工作中,依然要节衣缩食,要不怎么才能拥有一个不错的未来呢。时间飞逝,孱弱的身体长高了,手臂上也有了不很发达的肌肉。稍有积蓄的我们,逐渐变得吝啬起来,也意识到生活才是真正的老师,只是这种浅显的人生经验也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读书无用的误区。

情况总会有所好转的。村里突然兴起了一股烧砖窑的浪潮,大家纷纷回到了家里来赚土地爷的钱。就选择从拉砖坯开始,慢慢地积攒发展的经费。努力一段时间后,筹划已久的主意就是买辆顺风强劲的三轮发动车。之后,激情膨胀的我们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拉砖赛跑中。时间就是金钱,除了晚上睡觉和雨天休息,我们都沉浸在土焦地热和汗流浃背的劳动当中。 两三年的光景就这样过去了,这份工作维持着我们生活的继续前行。可惜,市场的需求趋于饱和,商人的利欲熏心也让人们的信赖顿失。之后不久,辛苦换来的工作稳定再次泡汤了,我们又失业了。

赋闲在家的日子总是最难受的,因为坐吃山空后的窘境总是最现实的。还是有人首先出头了,于是计划招揽大伙儿到外地去找活。外省可以去,但要报路费,管吃住。煤矿不去,但不下井的地面活儿还是可以考虑的。议来议去,城里没有关系,连个住宿的着落也没有,更别谈什么工作了。最后敲板,只能去山里的工厂,虽说人少活多,但是饿不着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。春去秋来,回家探亲的时候到来了。没什么需要购买的东西,倒是漫山遍野的野果非常可口,赶紧抽时间摘上一麻袋。一路上奔波劳累,到站后背起随身携带的沉重包裹就急火火地赶回了家。嘘寒问暖后的一会儿歇息,突然想起来,山货落在了刚才的公交车上了。哎!可惜呀,看着孩子们一直闪烁的双眼。

冬吃萝卜夏青菜的生活不紧不慢地继续着。靠自己苦拼,始终不见什么成果,逼上梁山的我们,脑袋像是被敲了一闷棍后终于清醒了。社会需要关系,培养人情势在必行。小年轻的耐性最先见底,逢人七分笑,第一原则就是必须处好领导。没有内涵的把戏很容易被人一眼看穿,领导不是那么容易拍马屁上手的。交情需要以自己的长补别人的短,接着才能从对方身上得到自己期待的好处。年龄较长的经验终于发挥了威力,以从小玩到大的感情做筹码,以双方生活的关照和共进共退的步调做手段。借力发力后,终于有了新的工作,生活又有了稳定的着落。年少的跟着年长的,人生也可以重新开始新的起色了。

城乡分化的加剧,导致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。我们终于认清了方向,也在关系的助力下,进驻到了先进的城市里面。不同于村里,这里是工作的聚集地,肯努力的人总能找到活干。不管怎样,首先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,节省吃住成本成为当务之急。房子再小再破都没关系,因为一家人阔别已久后又难得地重新住回到了一起。温暖有了,奋斗的心又回来了。去饭店,去工厂,有押金不要紧,不安全注意点就行。时间就是金钱,关键是不能闲着,只要肯干就迟早会挣来钱。 从此固定下来的我们,终于可以稳定地生活下去了。

年轻就是资本。衣服口袋空空,但决不能容许头脑中也是这样。外出打工,就当做在游历社会。学得谋生本领,成为最初努力的愿望。凭借关系和机遇,终于成为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学徒。起点的低下,注定要忍辱委屈,侍奉主家成为家常便饭。可惜,浮华多欲的风气下,微弱的抵抗后还是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虚伪堕落。不见出头日子的到来,一转念几年的功夫成了白费,拜师求艺的故事从此成为了心中的童话。总是被生活牵着走,苦难难免会在不期然中到来。 这样的经历一直循环着,注定荒废了韶华,老大难时还在贫困中,空留一身遗憾。

家人的幸福就是最终的目标。只要他们过得好,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。村里的困顿,始终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。远方辛苦的背影,成为了身份的名片。几年的光景,庭院幡然一新,看着缺少了劳力的留守亲人们其乐融融。如果时光就这样持续下去,该有多好呀!不幸的来临,还是打乱了全部的筹划。没有了呵护的亲人,再加上安全意识的淡薄,疏忽导致的煤气泄漏令人扼腕地成为生命终结的罪魁祸首。顿时,世界清净了,这次我们终于真正地团聚了。沉重的打击下,面色憔悴、身体虚弱,更抵不过精神的从此一蹶不振。自己奋斗的心再也不能恢复了,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吧。

团结和睦是我们奋斗力量的源泉。有力的出去弱小的留下,年长的带头年幼的跟上。精打细算下,生活总不会亏待了你我。就从底层干起,打扫街道,看守大门,端盘子洗碗,种种普通的事情都可以揽入手中。收入微薄,却也可以勉强地持续下去。人性的复杂,无关贵贱。我们中间,有的人好吃懒做,有的人偷奸耍滑,还有的人执拗得一根筋到底,最可怜的是还有人仍在兢兢业业中苦撑着门第。破坏的力量就算如稻草般轻薄,对于不堪压力的家庭也会像泰山般沉重。隐现的隔阂,让我们越行越远,圆月再也难以重现。岁月见证悲喜,我们不可挽回地遭遇了妻离子散,死难瞑目。看重面子的传统,决定我们最后只能选择欲盖弥彰地坚持下去。

社会的巨变见证着时代的进步。我们选择离开了农村,积极地推动着城市的快速发展。地位虽低,做出的贡献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影响。作为回报,城市大幅度地宣传了我们,光荣的称誉让我们挺直了腰板。然而,吹捧过后,人们却又对我们冷眼相对。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,克扣工资成了不争的潜规则。薪水的调动总是赶不上物价的增长。离乡背井的孤独,对子女爱莫能助的放养,空巢老人也赡养无望。 我们只能死守着这份得来不易的活计坚守下去,因为没有知识的补给我们变得逐渐麻木起来,从此与世界的潮流彻底绝缘,再也无法确定我们的未来在哪里。

我们的村庄充斥着野蛮和愚昧,这里的兴衰更替对于外面文明世界的发展虽然无关紧要,但是在深层次上却关乎到彼此的生死。

于立 2016-04-17

相关文章

友情提示:请勿采取不友好的评论或进行过激的争吵,禁止任何淫秽、反动、暴力、赌博、恐吓或违法的内容。对此,本站将保留删除评论的权利。
0 条评论
😂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