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知刊物-每周分享第 24 期(20210927)

世界之大,精彩纷呈,我们的眼睛不应只关注一处,还应看看技术、科技、经济、社会、自然、人文等林林总总的方面。--魚立说

本刊物是以探索世界为主题,通过及时整理最新的各类素材(见 探知推荐),来辅助 Web 或随笔等主题的写作,一切的目的在于启发、欣赏与提升。

本刊会在每周一发布,主要参考访客的收藏量。此外,本站推出了 探知服务,利用现成的数据和平台,搭建属于你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。

本刊物将在本站、微信公众号(于立为文)与 GitHub 保持同步更新,欢迎您的长期关注。

技术

1、Linux 黑话解释:什么是 sudo rm -rf?为什么如此危险?(Linux中国◆开源社区)

在清理 Ubuntu 以腾出空间的教程中,我建议运行一些涉及sudo和rm -rf的命令。一位读者问我,如果sudo rm -rf是一个不应该运行的危险的 Linux 命令,我为什么要建议这样做。因此,我想到了写一篇 Linux 黑话解释,以消除误解。

2、聊聊浏览器里的那把锁:HTTPS 如何让你安全冲浪?(少数派)

学长告诉我这样的世界太不安全了:想要通过互联网完成任何一件事情,你都需要从电脑或手机发起一系列 HTTP 请求,这些请求通过一层层的路由,最终送到千里之外的某台服务器。

3、关于鉴权,看懂这篇就够了(掘金)

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鉴权三剑客cookie、session、token,本文系统的讲述了它们的发展历程 ,区别与关联,以及鉴权的工作流程,看看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内容…

4、我用 10000 张图片合成我们美好的瞬间 - 荣顶(博客园)

今天给大家带来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,通过切割目标图片,获得10000个方块,用我们所选择到的图片,对应的填充方块实现一个千图成像的效果.你可以用它来拼任何你想拼的有意义的大图.

5、维基百科采用 Vue.js 作为前端框架(OSCHINA)

维基媒体基金会 (Wikimedia Foundation) 宣布正式采用 Vue.js 作为未来的 JavaScript 框架 —— 用于维基百科的底层引擎 MediaWiki。

6、《C 语言入门教程》发布了(阮一峰的网络日志)

向大家报告,我写了一本《C 语言入门教程》,已经上线了,欢迎访问。
最近两三年,我想做一些服务器开发,一直在学习这方面的技术。去年发布的《Bash 脚本教程》,就是在学习 Shell 的时候写的。后来学习后端编程语言,深感好多基础的东西需要补课,就回过头重新开始看 C 语言。

科技

1、洗手20秒:物理学告诉我们为什么(科学网新闻)

新冠疫情初期,英国首相约翰逊曾亲自示范正确的洗手方式:边洗边唱完两遍《生日歌》(约20秒),手才算洗干净。

虽然唱两遍《生日歌》没能让约翰逊免遭新冠病毒感染,但这一洗手时长是有科学依据的。近日,美国物理学会旗下刊物《流体物理学》发表了一个简单的模型,描述了为何洗手要洗20秒。

2、大脑愚蠢吗(意林)

诗人狄金森宣称,大脑比天空更广大、比大海更深。科学家们在描述大脑时也做过很多比喻:像一个主宰,像地图,像基础设施网络,像机器、机器人、计算机或互联网。但这些比喻既有所揭示,也有所遮蔽,会忽略一些关键的因素。我们现有的图像和语言限制了我们对大脑的想象:它的精神性、物质性和具身性是相互关联的。

3、西班牙小镇要为“户外闲聊”申遗,镇长:使其免受社交媒体和电视的威胁(cnBeta)

在西班牙许多地区,人们会在夏天的夜晚,把椅子拖到街上聊天。现在,西班牙南部一个有1400多名居民的小镇正申请将这一传统作为文化瑰宝,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。

经济

1、放开外链限制,微信、QQ 现可直接从链接进入抖音、淘宝(IT之家)

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,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,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。

2、程序员开发进度太慢被告上法庭:公司索赔 90 万,拿出百度词条当证据(IT之家)

两年来,这家公司起诉又上诉,完全是誓要告到底的气势。直至最近,一纸裁判文书下来,才让这场劳动仲裁就此终结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社会

1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(中新网)

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,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,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,根据宪法,制定本法。

2、孟晚舟在机场发表感言:祖国,我回来了!(界面)

孟晚舟说,经过1000多天的煎熬,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。异国他乡的漫长等待,充满了挣扎和煎熬,但当我走下舷梯,双脚落地的那一刻,家乡的温度让我心潮澎湃,难以言表。祖国,我回来了!

3、“人类高质量男性”被封杀,扮丑炒热度的网红们该凉的都会凉(IT之家)

从徐勤根发布视频到在爆火,在这一个月内“人类高质量男性”成为热门话题的同时,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徐勤根个人的讨论,有赞美、批判也有质疑,在“油头粉面”和略显奇怪的自拍姿势下,许多网友认为其走红有故意扮丑之嫌。

4、18 岁高中生 B 站 UP 主 200 天肝出偷懒机器人:可拎包,全场景跟随,已获百万播放(IT之家)

难以想象,这竟然是一个 18 岁高中生独立做出来的机器人!
无论室内外,都能实现跟踪:
就连在黑夜里跟着走,也 No problem:
当坐骑也完全没问题:
原理确定、外形设计、电路连接、代码编写,所有工作耗时 200 天。
而且,全部由这位叫做凌十七的B站Up 主一人完成!

自然

1、10个最好的单人游建议——如何独自旅行(译学馆)

我是琳赛,曾经独自环游世界。我的足迹横跨亚非大陆,同时穿行了欧洲和阿拉斯加。这里是我给独自旅行者的十条最佳建议。

2、人类打架会影响动物么?动物会模仿吗?专家这么说(中新网)

抛开调侃的层面,不禁有人追问:动物真的会模仿人类打架吗?人类在动物园里打斗,会不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呢?

3、植物晚上在干啥?吐水给敌人的敌人“屯粮”(cnBeta)

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的现象:一些植物的叶片顶尖或边缘总是挂满亮晶晶水珠。比如这样,或是这样,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这是露珠。然而,这并不是。露珠一般会铺满叶面,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水膜,水珠排列没有规律。但这些水珠会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叶片边缘。

4、微观奇观:2021年尼康微型世界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赏析(cnBeta)

据外媒报道,有没有想过恐龙骨头的内部特写是什么样子的?或想知道棉织品的结中夹着的几粒花粉如何?这一切或许今年的尼康微型世界显微摄影大赛可以带来答案。该赛事已进入了它的第47个年头,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摄影比赛之一。

人文

1、养一朵雪花(意林)

后来,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。每天清晨,天未亮时,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,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。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,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。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,变得有些晶莹剔透,但是,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,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。

2、在松林里睡眠(意林)

这时,阳光透过林梢洒在地上,我站起来,一看,呀,我的面前,是一片片、一簇簇彩色的蘑菇——白色的、灰色的、粉红的。妈妈告诉我,白的是槐树的魂变的,灰的是杨树的魂变的,粉红的是松树的魂变的,它们没毒,不是毒蘑菇,它们是林子里的精灵,是树的香魂。

3、漫谈作家笔下的牛(国学网)

牛是重要的劳动力,犁地、拉车等重体力活都少不了它。因此挑选牛很关键,这是一个技术活。史铁生在陕北清平湾插过队,有过两年的喂牛经验,因此他不但能和牛“斗智斗勇”,而且还知道如何挑选一头“好”牛:“现在要是有谁想买牛,我担保能给他挑头好的。看体形,看牙口,看精神儿,这谁都知道;光凭这些也许能挑到一头不坏的,可未必能挑到一头真正的好牛。关键是得看脾气,拿根鞭子,一甩,‘嗖’的一声,好牛就会瞪圆了眼睛,左蹦右跳。这样的牛干起活来下死劲,走得欢。疲牛呢?听见鞭子响准是把腰往下一塌,闭一下眼睛。忍了。这样的牛,别要。”

4、为什么上大学(国学网)

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。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给的。你无法选择,无从选择,更决定不了。但人也有第二次的生命。这一次你可以做出选择,上什么大学,在哪里上大学,怎样上大学,等等。这次重生的机会就是你的运。命改不了,但你可以改运。

5、一本首印500册的小说何以入围布克奖长名单?(界面)

《一座岛》曾被多家出版社拒绝,首印只有500册。作者凯伦·詹宁斯谈了谈被拒的经历、她的国家以及如何坚守本心。

6、【图集】回望百年历史,经典瞬间诠释奥运精神(界面)

回望百年奥运历史,赛场上令人难忘的瞬间除了争夺奖牌外,还有那些无关胜负的人性光辉。

其它

1、2021年极简主义摄影奖作品赏析(cnBeta)

据外媒报道,一系列精简的工业图片赢得了今年的极简主义摄影奖(Minimalist Photography Awards)。该比赛成立于三年前,已经迅速成为简单、时尚和超现实主义摄影的亮点。实际上,这场比赛似乎并没有明确定义的审美。

2、在街头摄影,也在街头做一个讲故事的人(少数派)

虽然不是专业摄影师,但是对于街头摄影这件事,我也想谈谈我的一些经验与看法,也欢迎大家来探讨和指正。

3、一份有效对抗压力指南(虎嗅)

不知道多少朋友有过这样的体验:

每天上班,明明只是坐着,工作强度也不是很大,但不知道为什么,每天回到家总觉得疲惫不堪,只想瘫着,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去做……

相关文章

友情提示:请勿采取不友好的评论或进行过激的争吵,禁止任何淫秽、反动、暴力、赌博、恐吓或违法的内容。对此,本站将保留删除评论的权利。
0 条评论
😂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